《霍金传》读后感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霍金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霍金传》读后感1看了《霍金传》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不论是一个正常人还是残疾人,只要活着,他都应该有自己活着的价值。霍金是个残疾人,但他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气质和智慧,却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认同,它是伟大的,是独特的伟大,是超常的伟大。
宇宙无限,生命有限,一个人的生命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比不上弹指一瞬,人生是短暂的,人总要面临死亡,这是恒古不变的规则,用这种角度看待生命难免有些悲观,若是换个角度,把短暂的生命看作是宇宙赋予每个人的一次机遇,一次能够名垂青史,创造永恒的机遇,那也许会更珍视生命,这便是活着的价值。
霍金虽然饱受病魔的折磨,但是他乐观地面对每一天。他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模型,成为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英国最年轻的皇家学会会员。面对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依然面带微笑,孜孜不倦地写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残疾人,笑对人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会这么出色!霍金,一个身患绝症的人,他都能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人生、命运。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与物。而我们,一个正常的人,难道就做不到吗?
霍金的成就对于所有生理上缺陷的人来说是一种激励,对于正常人来说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他坚强的毅力使其得到许多的人文关怀,使其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着不平凡,使他如此幸运。
作为身体健全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这个世界贡献,没有理由逃避生存的责任,更没有理由不体现自己活着的价值,即使是细微的,不起眼的贡献,那也是一种价值。
只要还有生命,只要还活在这世上,就有创造人生价值的权利,同时也拥有得到人文关怀的权利,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世界添光加彩。
像霍金那样,用短暂的生命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吧!任何一个人都有活着的价值,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受到尊重,生存的价值等待我们去见证!
《霍金传》读后感2一个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他就是那个不屈不挠,被人们称为“在世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他就是斯蒂芬·威廉·霍金。
霍金有着及其坎坷的命运。他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现担任剑桥大学由史以来最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教学教授,在公众评价中,他被誉为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的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但不幸就此降临,在霍金二十一岁时,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病,导致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他的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但他的思绪却飞向了宇宙,解释了无数困扰了人类许久的问题。他不能写字,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了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他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他提出了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他认为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但是不屈不挠的霍金身残志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写”出了一本震惊世界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为了让人类了解他的学说,他用最通俗的语言,给予最科学的解答,全书只用了一个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霍金的魅力,并不完全因为他的成就。一名记者曾问霍金是否认为命运让他失去了太多,但霍金平静的回答,不,他还有他爱的和爱他的亲人朋友,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霍金,他的成就固然值得我们赞叹,他对于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更值得我们学习吗?
《霍金传》读后感3本书是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的传记。霍金被人们称为当今的爱因斯坦,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霍金的一生非常了不起、激励人心,他是位家喻户晓的卓越的科学家。然而他却是个患严重肌萎缩症的残疾人,他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头朝右边倾斜,肩膀左高右低,躯体瘦小扭曲,连嘴巴也歪成S型,坐在轮椅上。他20多年来所有的惊人成就都是在轮椅上完成的。
本书讲述了霍金的成就一生,他的家庭,他的教育,他的婚姻,他战胜疾病探索科学真理的拼搏精神。但作为传记类书籍角度来说,这本书(荣楚欧著的)写的并不好,写的比较粗糙,只能作为一个对霍金浅显了解的入门。
大家都知道,霍金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他的残疾程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残废。他一生中不仅生儿育女,而且成就非凡,喜爱音乐、书籍等,兴趣广泛。霍金的成就都归因于他的才华以及不懈努力。尽管被疾病缠身,他乐观坚强,训练自己的大脑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运作,放弃了手写方程式转而用可视化解决问题。我们很难想象的是,他日益衰败的身体却成就了他无与伦比的强大思维,成了他伟大成就的资源。
在《霍金传》一书中,不仅是霍金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他的家庭教育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霍金小时候不合群,还口吃、内向、运动能力差,由于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被同学们瞧不起,也无法融入同龄人的圈子。甚至不少科目还存在学习障碍。是他的父母用耐心包容、理解陪伴、因势利导,把他培养成充满自信的人,使得他在未来成就非凡。
最后让我们谨记巨星霍金的这样一句话: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霍金传》读后感4在一次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抢先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当时一再轮椅上生活了30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敬仰之余,又无不悲悯地问道:“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不认为命运对你太残酷了吗?”
可是他的脸上却仍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告诉人们: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影响,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与朋友。另外,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语音刚落,全场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
虽然,他的.身体已经残疾,但是他的心灵却依然完整。
也许,在生活中,处处是一片荆棘丛,可如果你有别人没有的顽强的意志,哪怕遍体鳞伤,也能穿过去。之所以,人们能够克服这一路的坎坷,是因为坚强的信念给了人们前进的力量。
虽然霍金全身瘫痪,可是他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写出了《时间简史》,登上了当今科学金字塔的顶峰。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漆黑的夜晚,那么他坚强的毅力就是闪耀的群星,生命因此而璀璨。如果说,他的命运是迷航的的船只,那么他不断的探索就是一盏盏导航灯,生命由此航向成功。如果说他的民运是乌云密布的天空,那 ……此处隐藏3799个字……>霍金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偶像,他的传记更成为励志图书,大家为他的科学成就所赞叹,更为他的顽强所打动。
时空的穿越
中国有句话:祸兮福之所倚。长年坐在轮椅上是痛苦的,但也因为身体不能运动,所有的思想、精神和时间都用于研究宇宙,才让他不断有新成果,不断有突破。霍金说,如果他能到处行走的话,他要上课,要做导师,不可能专心研究想要研究的东西。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桑榆,受之桑雨。你说这是阿Q精神也没错,人有时候需要一个给自己合理的解释。就好像有人对我说,上苍这么安排,总有他的道理。
从十七岁考入牛津大学,开始接触自然科学,霍金考取了剑桥大学宇宙学的研究生,正式接触他所向往的宇宙世界。后来又成为凯斯学院的研究员,一些举世震惊的理论便接踵而来。一直到七十三岁,还在研究宇宙。在长达五十六年的科学研究中,霍金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他发现了引力波,发现了黑洞,提出时间旅行的说法,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一本畅销书《时间简史》。
提起霍金,大家一定会想到穿越未来和黑洞。
霍金说:“黑洞其实并不黑”、“黑洞会吞噬一切,包括它自己”、“外星人真的存在”、“想不想进行一场时间旅行?”……
这样的奇思妙想,带给人的都是惊喜和欢乐。
从《时间简史》,到《果壳里的宇宙》,到《大设计》,再到《我的简史》,他的每一部著作,带给读者的都是震撼。
这些理论在科学的基础上存在强烈的科幻性,诚如霍金所说:“宇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空间,这也值得我们一起去探寻研究。”
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的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了数百万册,解答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他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描绘出一幅璀璨的宇宙之景。
他是强者,也是超人。他用大脑计算宇宙方程,更是成为前无古人的天才。
如果把霍金比喻成科学界的星星的话,他不是流星,也不是彗星,他是恒星,永远闪烁在科学的星空中。
精神的瑰丽
几十年来,霍金一直被看作科学的化身,他那些颠覆性的研究成果改变了我们看待宇宙的方式。同时,他与病魔的搏斗激荡人心,也使他成为全球残障人士的杰出代表。
我追寻,到底是哪些理念和因素塑造了他的世界观和个性?
好奇。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会去忧虑时间和空间,不管它们为何物,不过我们所有人有时会很想知道时间是什么,它如何开始,并且把我们导向何方?
霍金告诉我们,虽然我们人类的身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地探索整个宇宙。
对万物热情。霍金有着年轻的心,即使今天已是70多岁高龄,依然徜徉在时间的隧道里,永远澎湃而又有激情!
勇敢。有时候,活着,需要勇气。霍金告诉我们,永远不要绝望就是希望。
别让不幸左右人生,别限制你的雄心壮志。身残志坚的他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超人。霍金用自己的不屈和毅力谱写了一曲传奇,特别是他战胜疾病探索科学真理的拼搏精神。他是一位超级英雄。
乐观。你们有没有看见霍金的微笑很灿烂?他在古稀之年,在两部电视剧里客串演出,他的乐观精神,感染了无数人。
霍金的成功既有自身的努力,也有天赋,还有他身边一直关心他,支持他的家人、朋友和学生。
英国的一家报纸评价霍金,“童真好奇与天才智慧的结合,当我们领略霍金宇宙之际,为他精神的瑰丽所惊异。”
读《霍金传》,跟着霍金,脑子里暂时不想俗事,想想宇宙,思想和心灵也变得空灵许多。
《霍金传》读后感10霍金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科学家,当我知道霍金的时候,他已经在媒体圈很出名,以至于都快忘记他还是个研究宇宙物理,黑洞理论的物理学家。这本书我是无意中看到的,想起霍金已经离开这个世界,3月还有本霍金的新书《十问》发布,更加让我好奇这个或是学术天才,或是媒体宠儿的一位人物,到底有什么奇妙的生活。
霍金家中有四个兄弟姐妹,家庭教育也讲究简朴,家中墙纸掉了也不费心去粘上,家具也是能用就用,这个理财观念在当时战后的英国是被普遍采用的。霍金小时候就有对于天文的热爱,这一点是他小时候有过天文观测的经历培养的热情,普通人家的小孩到真的没有这一份福利,能接触到天文观测这类科技拓展。一颗小种子也在他心中发芽。
在剑桥大学,霍金了相伴20多年的伴侣,两人相识在一个新年派对上。派对上霍金目光停留在一个娇小美丽的女孩的身上,他喜欢她淡蓝色的瞳孔,和单纯的笑容,这个女孩就是简·王尔德。也是这段时间,霍金开始有些行动不自然,校医叮嘱他少喝酒,霍金也就没当回事,以为是自己酒精过量导致的。
后来霍金被诊断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又叫运动神经元病。这让还没有名气的霍金深受打击,被告知可能只有两三年寿命,可是简没有退缩,毅然决然决定继续照顾霍金生活,与他相依为命。霍金夫妇一共诞下三个孩子,不过随着身体一天天变差加上研究的深入,霍金开始全身心投入物理学研究当中,忽视妻子的感受。另一方面,霍金创作的时间简史开始走入大街小巷,他的意图也是让一本学术性著作能在街边便利店出售,当然,他做到了。当然,他不满足于这些,开始更多的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随着名气的增大,他开始在各大高校演讲,期间还出客串过“生活大爆炸”,本色出演霍金先生。
众所周知,霍金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去追随他研究一生的物理学。霍金传从霍金小时的教育开始,直到长大以及之后生活,向我们描述一个鲜活的物理学大师。本书由几点值得我去回味的。
一、就算绝境也不要放弃
一代大师,在本该辉煌的年纪却患上罕见的“渐冻症”,可是他没有放弃,他的爱人没有放弃,他对物理学向往没有放弃。妻子简在其中也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在霍金病情日渐严重的时候,没有一走了之,为霍金诞下儿女,还悉心照料霍金,可知道那时候霍金还毫无名气,未来不可预知,但是伟大的爱情成就这一切。遇到困难不惧怕的心态也是我们学生和社会青年所应该学习的,只有不断钻研困难才能拨开科学迷雾,找到真理留下的宝藏。
二、对教育的反思
我一直觉得教育应该是教孩子探索的方法,霍金在小时候也遭遇过等级区分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各国教育的通病,我也只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高见,只希望现在的教育多关注孩子的特点和兴趣,不同培养各科都优异的全才,那些单科拔尖的才更有可能出科研成果。
三、科学普及化
霍金能将极为难懂的时间简史买到家喻户晓,本来这类学术性书籍应该只出现在大教授或者研究生的桌子上,被大众所接纳,霍金的才华可想而知。爱因斯坦曾表示,你只要把一个知识给六岁的小孩子讲懂拉,你才是真正的明白。让晦涩难懂的科学普及才是学术界应该去努力的方向。
对宇宙的探索不会结束,目前都能拍到黑洞的照片,开展物理学数学的基础研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些理论是霍金留给我们的思考的更重要的东西。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东南语文网 www.dnlab17.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