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另一个自己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现另一个自己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茉莉花开了,香飘十里。
我端坐在亭院中,手中捧着《唐诗三百首》,入神地朗读着。突然间,一片淡黄色的花瓣,夹杂着些许清香,落在了书页间,我停下朗读,看着这一抹淡黄,陷入了回忆
还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此时正值盛夏,院中的茉莉花悄然开放了,香气扑鼻。我与弟弟在院中戏耍,爸爸却从屋中走出,叫弟弟回屋,从身后拿出几本厚重的古诗词,让我翻看。我坐在石椅上,只觉得这东西十分好玩,便照做了。
那时的我年纪尚小,并不能理解诗的意思,也识不出多少字,想着书中或许有些图画,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只能看着有些发黄的书页发呆。忽然,一阵微风轻轻拂过,一片茉莉花瓣打着转落在了书页间,引起了我的注意。
轻轻地拾起,仔细观察,嫩黄色的花瓣显得十分娇小,凑近鼻子闻闻,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钻入我的鼻孔,令人神清气爽。忽地,一阵响亮的读书声从书房里传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声音铿锵有力,豪迈雄壮,将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真挚地表达了出来,不免令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我被吸引住了,慢慢地闭上眼睛,侧耳倾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渐渐地,我也缓缓张开嘴巴,附和着父亲的朗读,脸上的神情也渐渐变得自然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稚嫩的童声回荡在院子里。
等我再次睁开眼,已是黄昏。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看着院中盛开的茉莉花,我的心中充满了宁静,再不像往日那样好动。因为,我发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安静,爱读古诗的自己。
过了几日,茉莉花谢了。但依旧不变的,是我对古诗文的热爱,在那个傍晚,我发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热爱古诗,安静的自己!
记得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十分贪玩,对于班级里的事情,从不愿意去管。
突然,有一天老师叫我当一个组长,任务是负责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的同学,也就是我的同桌。接到这个任命后我一肚子不满:他天天不写作业,谁管得了啊?
但是看着老师严肃的神情,我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开始的几天,我天天督促他一遍遍读课文,下课也不让他出去玩;作业写好了,赶紧检查,没有问题了才交给老师。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他居然有了进步,老师还表扬了我们俩。我忽然有了一点成就感,和他相处也融洽多了。
可是那一天也许作业太多了,我竟忘了给同桌检查作业,眼看老师要改作业了,我着急地说:“快!快!把作业给我!”他慢吞吞地递过来,我一把抢过作业本,跑到讲台前,打开作业本,却发现他漏写了很多题。我心想:完了,准备好被“喷”吧。
我心惊胆战地把作业本递给老师,紧张地盯着老师。果然,老师眉头一皱,重重地拍了一下讲台,对着同桌怒斥道:“我这是多少次对你发火了,写作业那么难吗?”说完,老师回过头了,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立刻说:“我也有责任,忘记帮他检查作业了,这是我失责了。”老师叹了一口气,说:“我再给你一次机会,尽力帮助他,好吗?”“行!”迎着老师期待的目光,我坚定地说。
从此后,我再也不贪玩了,一有时间就和同桌一起学习。后来不但我的同桌进步了很多,我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了一个更有责任心的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以为自己的成绩已足够优秀,但那次,我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题记
那次,我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天灰蒙蒙的,仿佛要流下伤心的泪。
我坐在教室的椅子上,凝视着那份不及格的试卷,想哭,又哭不出来
自从上学以来,我的成绩都非常优秀,每一次考试都在班里名列前茅,但这次,我却考了个不及格,一想到妈妈失望的目光,我就
时间像个小偷,蹑手蹑脚地溜走了。转眼间到了放学的时间。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周围的花花草草都耷拉着头,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仿佛在嘲笑我的无能,路旁的大树似乎在抗议夏日的炎热,叶子都蔫了
到了家,我一脚踹开了门,在妈妈的催促下匆忙扒了几口饭,便冲进了房间,关上了房门。
我从沉甸甸的书包里拿出那张试卷,那试卷上的分数好像正朝我张牙舞爪,望着那鲜红的叉叉,我终于忍不住了,大哭起来。
天,也哭了,惨烈的哭了!哭得那么凄凉。雨雾顿时笼罩了周围。
这时,妈妈走了进来,他看到了趴在桌上的我,看到正在流泪的我,也看到了那张试卷。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她轻轻的向我走来,一边用手抚摸我的头,一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一次考试并不算什么,因为人不可能是常胜将军百战百胜,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发现另一个自己,一个不完整的自己,然后完善它,从而创造出更好的自己。”我听之后,似乎懂得了什么,便擦干泪水,认真的改起试卷
天,晴了;雨,停了!灿烂的阳光也到来了!
那次,我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人生就是需要如此,要善于发现另一个自己,一个不完整的自己,然后去完善它。只有这样,才会进步,才会变得更好!
后记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东南语文网 www.dnlab17.com 版权所有